How to choose transmission line type & dielectric coefficient (DK value) of PCB material?

How to choose transmission line type?
在接觸傳輸線的人,一定常會想,傳輸線到底是放在外層比較好,還是放在內層比較好。
這個章節要討論的是傳輸線到底是放在外層比較好,還是放在內層比較好,實驗組利用微帶線Microstrip line及帶線Stripline,這兩種結構的傳輸線,在傳輸高頻訊號的性能及特性的探討。

首先我們將這兩種傳輸線的特性阻抗,設計為50歐姆,其材料皆使用相同的參數,只單純的去比較兩種傳輸線的特性。

Parameter analysis of different structure by AppCAD
如何計算傳輸線的疊構參數,可以使用AppCAD的軟體,這是一套免費軟體,可以利用下列網址下載到
http://www.hp.woodshot.com/
這套軟體的設定很簡單,它已經將只需要將材料參數、結構參數及頻率輸入,再將特性阻抗調整到目標阻抗即可。下圖為這次實驗的兩種傳輸線,在特性組抗50歐姆的計算結果。

qf1

qf2

 

將上面AppCAD的軟體的計算結果,導入全波模擬軟體HFSS的參數設定,如下圖所示。
what is HFFSS as below link
http://www.ansys.com/Products/Simulation+Technology/Electronics/Signal+Integrity/ANSYS+HFSS

qf3

Return Loss by HFSS results
由下圖結果的可以看到,兩種傳輸線的回返損失(Return loss),皆低於-20dB,所以接下來觀察的插入損失(Insertion Loss),可以排除傳輸線反射的因素。
NOTE:當傳輸線的Return loss<-20,幾乎沒有反射的行為,所以所有的能量都進入傳輸線。

qf4

Insertion Loss by lossy material by HFSS results
再材料損失loss tangent=0.02的情況下,在10GHz微帶線的損失為-1dB,其帶線的損失為-1.3dB,如下圖所示。

qf5

Insertion Loss by lossless material by HFSS results
接下來採用無損的材料參數,由下圖結果可以得到,在10GHz微帶線的損失為-0.1dB,其帶線的損失為-0.17dB,如下圖所示。
qf6

Parameter analysis of different structure
下圖為使用等效電路模型,去萃取的結果。
為什麼會使用頻率500MHz去萃取等效電路模型,這是因為傳輸線的長度較長,所以電感電容的自我諧振頻率(SRF),超過了自我諧振頻率SRF的電感會變成電容性,電容會變電感性,為了避免這個情形產生,所以使用較低的頻率去萃取電感及電容值。
qf7

Conclusion
1.首先將兩個比較組的迴返損失優化到-20dB以下,這樣可以去除迴返損失數對實驗的影響,亦可定義比較組在相同情形下比較。
2.實驗結果為微帶線的效能較好,帶狀線效能不佳有可能為板材損耗所影響(由於帶線的疊構為上下皆夾有損的板材),故在做一個實驗組,使用無損材料,介電系數相同使用4.2,去看是否主要有板材材料損失所造成。
3.使用無損板材,去除材料的損耗的因素,實驗結果一樣為微帶線傳輸效能較好,我們將這兩種個案,轉換成等校電路模型來看,帶狀線的電感電容較大,所以低通濾波的頻率較低,故損耗較大及傳輸時間較慢。
(NOTE:傳輸線本身就是低通濾波器,可以參考微波工程傳輸線等效電路模型。)

How to choose dielectric coefficient (DK value) of PCB material?

另外板材大家都知道,要選低損耗的材料,但應用在傳輸線上面,介電常數要使用高的,還是低的?
下面的實驗可以解釋這些問題。

這裡使用微帶線去做實驗,疊構都使用相同,介電材料使用無損材質,特性組抗也都固定在50歐姆,只改變兩個參數,線寬及介電常數。
(NOTE:在不改變疊構的情況下,高介電常數要達到特性組抗50歐姆,線寬必須比低介電常數的線寬窄。)
下圖為使用AppCAD的軟體,計算出來的結果
qf8

qf9

接下來將計算的結果,導入到HFSS模擬軟體去模擬。
下圖為HFSS模擬的參數設定。
qf10

Return Loss by HFSS results
兩種介電常數的傳輸線的回返損失(Return loss),皆低於-20dB,所以接下來觀察的插入損失(Insertion Loss),可以排除傳輸線反射的因數。
NOTE:當傳輸線的Return loss<-20,幾乎沒有反射的行為,所以所有的能量都進入傳輸線。
qf11

Insertion Loss by lossless material by HFSS results
兩種介電常數的插入損失,由下圖可以得到低介電常數的插入損失,比高介電常數還要低。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,下面會再萃取等校電路模型就可以了解。
qf12
Parameter analysis of different DK value
接下來去萃取等效電路模型,可以看到,不同的介電常數在萃取的電感值差異不大,但高介電常數的電容值,就比低介電常數的值大很多,其原因很簡單,就跟電容公式一樣,當兩電極板的距離一樣,介電常數越高,電容量越大。
qf13
Conclusion
1.實驗使用介電系數5與4.2去做傳輸線的性能比較,由實驗結果可以得到介電系數較低,傳輸損耗較小。
2.使用等校電路模型可以得到介電常數越大,其等校電感電容越高,這會導致訊號衰減及傳輸速度較慢。
3.以上所有實驗結果,不代表使用帶狀現或高介電系數的材料不好,他們所造成的訊號損失與訊號延遲是相當小的,這些損失會比你阻抗不匹配所造成的損失還要小很多,帶狀線及高介電系數也有它的高頻優點,其優點如下:
a.帶狀線優點:抗雜訊,低串音。
b.高介電系數材料:可使結構小型化

3 thoughts on “How to choose transmission line type & dielectric coefficient (DK value) of PCB material?”

  1. 請問一下
    為什麼Stripline的雜散電感會比Microstrip的還要高?
    理論上電流並聯從兩個GND回流
    應該比較低才對?

    1. Hi Jerry,
      為什麼”帶線”會比”微帶線”的迴路電感高,可以用兩個方向去了解。
      1.迴路電感的公式為L(loop)=Ls+Lg-2*Lm
      Ls為自感,Lg為地的電感,Lm為地與芯線的互感,如果你有Q3D去抽地的電感,可以得到非常低的感值(相對於芯線自感),所以不能用並聯電感公式去看,而且帶線多一個地不會造成太多迴路電感量的改變。
      2.真正的原因是,為了符合50歐姆特性阻抗線,帶線的寬度比微帶線還要細,所以電感量較高。
      如果還有任何問題,歡迎再來發文喔

Leave a comment